欢迎您访问十大网投平台信誉排行榜网站! 今天是:时间加载中……

孝感市2013—2014学年度小学语文教学指导意见

发表日期:2013-09-26   来源:   被阅读[]次

孝感市20132014学年度小学语文教学指导意见

 

孝感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正确落实《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各项目标和要求,大力推进我市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提高学科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特在前期改革与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以下教学指导意见:

一、正确认识语文学科的性质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论断既是历史的反思,也是经验的总结,是小学语文教学理论与实践的重大进步。在目前的课程改革和实验中,应正确把握并落实语文课程的这一基本性质。

1.注重语文课程的人文性

人文性是小学语文课程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小学语文课程人文性的特点有两层意思,一是强调语言不是脱离人存在的空洞之物,语言文字是和社会历史进程以及具体生命活动密切相关。语文课程内容积淀了人类文明的精华,语文教学应充分利用这一点,发挥小学语文课人文教育这一功能;二是指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特性。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是学生精神奠基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双向的、积极的生命活动过程。语文教学中,应该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生命价值、尊重学生个体的体验和创造。

2.语文课程的实施决不能弱化工具性

小学语文课程工具性是语文课程固有的本质属性。我们应充分认识语文是表情达意、思维交流的工具,是学习其它学科的重要性,是文化的传承以及促使社会价值确立的工具。在课程实施中,特别是在课程改革中,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不仅不能削弱,还应得到更充分的更有创造性的落实。

3.落实好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历史已证明,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割裂会使语文课面目全非,高耗低效。当前,应着力研究“如何使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怎样在充分发挥人文性的同时,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工具和使用语文工具;怎样在学习语文工具和使用语文工具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善于合作、努力探究的精神以及培养现代人所应有的优良品质,形成良好的现代学习方式等等。用人文性活化工具性,寓工具性的掌握于人文的提升之中,取得工具性与人文性双赢的效果,这些都是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标。

二、准确把握小学语文课程目标

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小学语文课程追求的总目标。语文素养包括字词句段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内容。

1、把握目标的基础性

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应是基础性的目标,既要按社会发展要求提升某方面的目标要求,如识字写字、口语交际、语文的综合实践应用等,又不宜超越小学生生理、心理、知识基础等实际随意拔高,要力求让小学生养成有利于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语文素养。

2、整合学科课程三维目标

要继承和发扬光大高度重视语文双基的传统,根据时代的推进与语文课程发展内在的要求拓宽其内涵与外延,真正使这一维度成为富有传统基础并有时代色彩的内涵;要重视把语文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作为语文课程的目标之一,不仅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语文双基学习的手段,还真正把其提升为语文课程学习的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绝不能忽视,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要重视价值观的积极引导。要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整合三维目标,在整合中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3.把握小学各学段语言文字方面的教学目标

一般来说,第一学段应以识字写字(包括词语)教学为重点,第二学段应以句段教学为重点,第三学段应在进一步打好字词句段教学的基础,重视篇章教学。在把握各学段教学目标的同时,也要重视各学段教学目标的有机联系。在听说读写(习作)书(书写)能力训练方面,要重视听说读写书有机结合。小学阶段语文教学要念好“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书”十字真经,切实加强语言文字运用,把语文基础抓实打牢。要依据课程标准,对照课标教材,参考教师教学用书,根据学情确定并实施每一课教学的重难点。

4.重视教学目标的开放性

重视教学目标的开放性是新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改变教学目标一成不变的僵化状况。在教学目标设计与实施时,要切实落实预设的基本目标,又要因应学生的差异设计弹性的目标,还要重视在此基础上随学情生成新的目标,处理好“预设”与“生成”关系。此外,要注意让学生明确与内化学习目标,从而主动积极地向目标迈进。

三、真正落实小学语文课程内容

小学语文课程内容是实现小学语文课程目标的资源、载体和中介。小学语文课程内容的开发与运用是课程实施的重要内容。

1.活用现有语文课标教材

我市小学课程改革实验选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实验教材是语文课程改革实验的重要内容,是语文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是实现小学语文课程目标的最最重要的资源、载体和中介。一定要研究和使用好实验教材。

教师应下大力气钻研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有效地对教学内容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教学境界。教学时,教师还应把教材内容、练习内容以及配套材料进行优化处理,发挥其整体效应。

要充分认识到语文课程内容丰富性、综合性、文化性、开放性等特点,使语文教育与社会、生活以及其他学科紧密结合,真正使小学语文课程成为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教师除了重视课堂教学,还应该积极开展课外读写的指导,切实完成课外阅读100万字总量任务和背诵60篇(段)(详见课标附录);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从网络获取资源进行有效语文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地融入语文学习过程。课外阅读和积累任务上不封顶,下要保底。

2.开发语文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内容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每所学校应因地制宜,利用资源认真开发,我市各级小学在这方面还没真正起步。从今年起,要求市示范小学、市直小学和县(市、区)重点小学率先启动,拿出切实可行的开发计划,组织专班进行整理开发;可以充分利用与学校有关的文献资料,可以把学校长期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创作的文字材料改编为学校语文校本教材;充分开发各种资源,大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要注意这些资源与语文信息的有机结合,逐渐积累,与不同年级学生的发展水平及已有的经验基础相适应,形成一定的序列与特色;此项工作还可与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同步进行。

3抓好语言文字教学内容

语文课程的核心内容是语言文字。对语文课程内容的增补、删减、改造的标准是“有利于学生的语文积累和发展”。要重视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的各个环节的指导,如感受、理解、鉴赏、记忆、运用等环节。既要克服脱离语言教学内容进行情感、价值观的教学的倾向,又要克服脱离情感、价值观进行枯燥的语言文字操练的倾向。

四、引导学生养成和运用现代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倡导” 并非“代替”。从语文学习的实际来看,传统的学习方式并非一无是处。因此,不能简单地否定传统学习方式,不顾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实际,一味地追求“转变学习方式”。

1.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现代学习方式的核心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而这些正是传统的学习方式所欠缺的。要让学生真正地做到自主学习,必须让孩子自读自悟,独立思考,主动积极和创造性地参与语文学习活动。

在课程实施中,要纠正前期已经在一定程度出现的脱离语文教学目标而架空地进行学习方式培养的错误偏向。要让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逐渐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又要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中扎实地打好基础,培养能力,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2.合理传承传统的学习方式

现代学习方式不仅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还包括古今中外一切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它也有现代气息的多种学习方式的整合。

接受性学习、模仿性学习、操作性学习等传统学习方式在语文学习中仍然是不可缺少的。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听说读写书等语文实践活动时,一定不可忽视让小学生有一个扎实的接受、模仿以及操作的学习过程;在第一学段,语文教学特别要强调教师的示范,学生的模仿练习,这对小学生扎实地打好基础尤为重要。要坚决反对不顾学生年龄特征,违背教育规律,一味盲目照搬外地所谓“先学后教”、“导学案”等教学模式在低年级实施。

3.以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养成

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引导,应建立适应学生现代学习方式的教学方式。传统语文教学中行之有效的精讲多练、范读范写、启发提问等教学方法应传承并创新。近年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以读为本、顺学而导、引疑导释、反馈调控、交往对话、多元互动、开放生成等教学方法应进一步完善并有效地运用。

叶圣陶先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提出了“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这一观点。他设计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认真把握好三个环节,即“预习——讨论——历练”,其中“预习”在课前完成,“讨论”以课内为主,“历练”则以课外为主。在“预习”这个环节中做些什么事呢?叶圣陶说:“预习的事项无非翻查、分析、综合、体会、审度之类;应该取什么方法,认定哪一些着眼点,教师自当测知他们所不及,给他们指点,可是实际下手得让他们自己动天君,因为他们将来必须自己动天君。”

    第二阶段为“讨论”。“预习的事项一一做完了,然后上课。上课的活动,教学上的用语称为‘讨论’,预习得对不对,充分不充分,由学生与学生讨论,学生与教师讨论,求得解决。…… 教师犹如集会中的主席,…… 只要待学生预习之后,给他们纠正,补充,阐发;惟有如此,学生在预习的阶段既练习了自己读书,在讨论的阶段又得到切磋琢磨的实益,他们阅读书籍的良好习惯才会渐渐养成。”

第三阶段是“历练”。历练应该贯穿于语文学习的全过程。只有经过反复历练,才能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才能获得运用语文的诸种技能。叶圣陶要求我们把课前预习和课内讨论作为出发点,然后在历练中向四面八方发展开来,这样,“精读了一篇文章,就可以带读许多书,知解与领会的范围将扩张到多大啊!”

教与学方式的变革都要落实到提高教学质量上,要让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养成现代学习方式,并在逐步掌握现代学习方式过程中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五、扎实开展语文课型与教与学模式研究

1.重视小学语文课型研究

要继续深入开展汉语拼音课、识字课、写字课、口语交际课、精读课、略读课、课外阅读指导课、写话课、习作课、复习课、语文综合学习等重要课型的研究与实践。要继续研究与把握各种具有时代特点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倡导结合实际创造性地综合运用,切记不可盲目照抄照搬!

2.注重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研究

教学模式研究的重点要放在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方面,避免过分关注教学程序而造成教学过程僵化的现象。应研究与教材、学生实际相适应的语文教学和语文学习的有效策略。鼓励从新课程理论出发,从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开展教师教学策略和学生学习策略研究。鼓励教师提高信息素养,充分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电子白板),开展相关的教与学模式研究。

六、重视小学语文课程的评价

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 语文课程评价应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状况,全面落实语文课程目标。

1.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

课程评价是课程改革与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积极发挥评价所具有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和选拔等多种功能,其目的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应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尤其应注意发挥其诊断、反馈和激励的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2.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

形成性评价关注学习过程,有利于及时揭示问题、及时反馈、及时改进教与学活动。终结性评价关注学习结果,有利于对教学活动作出总结性的结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应加强形成性评价,注意收集、积累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发展的资料,可采用成长记录袋等各种方式,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对学生语文学习的日常表现,应以表扬、鼓励等积极的评价为主。

要坚持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全面反映学生语文学习的状态及水平。评价方法除了纸笔测试以外,还有平时的行为观察与记录、问卷调查、面谈讨论等各种方法。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更应重视定性评价。学校和教师要对学生的成长记录和考试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除了等级或分数以外,还可用代表性的事实客观描述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并提出建议。

各种评价方法都有其一定的适应性,在评价的客观性和深刻性上也各有差别,因此,评价设计要注重可行性和有效性,力戒繁琐,防止片面追求形式。

3用评价手段促进真实、朴实、扎实的语文课堂的形成

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要有利于促成真正成为真实、朴实、扎实的语文课堂教学。在运用课堂教学评价时,要强化语文的学科特点,要结合学校班级实际,加强针对性,强化特色,提高实效性。要参照课程标准,从汉语拼音、识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展开。要以课堂教学评价为重要手段促进师生的发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4.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语文课程评价要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应注意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的有机联系,注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融、整合,避免只从知识、技能方面进行评价。

5.对师生的评价要立足于促进学生学习和改善教师教学

要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学习特点,按照不同学段的课程目标,抓住关键,突出重点,采用合适方式,立足于促进学生学习,提高评价效率。对教师的评价,重在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要把改进和提高每一位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开发其潜能,促进其长远发展作为评价的主要目的。评价的内容应立足教师在课堂中表现出的语文素养、教学技能、价值追求、审美品位、道德面貌等。评价的方式要多样。如评价对象的说课,讲课、课后反思、专业研修等。评价手段要多样,如评价者和评价对象的面对面交流、评价对象的自我评价以及对评价对象的问卷调查、座谈、访谈等。

6逐步建立市、县、校三级课程实施质量监控体系

这个体系可以在课堂教学评价、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教师评价三个层面构建。整个评价体系的建设,要以《孝感市小学教学管理及要求(试行)》和《孝感市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评估细则》中的各项要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建立和完善市、县、校三级课程实施质量监控体系。

七、努力创建保障语文课程有效实施的条件

1.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促进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特别要大力倡导语文教师热爱语文,热爱语文教育,努力提高自身语文素养;提高案例研究的水平;形成教学反思的习惯;提高教研科研意识;提升实施语文课程的能力。

2开展形式多样的有效教研活动

发挥市、县、校各级教研网络的作用。特别重视发挥年级教研组和备课组的作用。加强校本语文教研。扎实做好每个单元的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

3关注农村小学,促进语文教育均衡发展

要特别关注农村小学语文课程的实施。目前,和城区相比,农村课改面临的一些问题更突出。实实在在抓好农村小学的科组教学研究,加大校际协作,切实开展对口帮扶工作,从而提升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水平,促进学科教学城乡均衡发展。

八、活动安排

1.开展教学视导、指导学科教学。结合小学部对市直小学和部分县(市)区重点小学教学检查和视导等活动,对学科教学进行诊断和指导。

2.筹备学科送教下乡活动。根据基层学校需求,把省市获奖的优质课送到学校,促进城乡教学均衡发展,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

3.开展第三届小学语文“说—教—评”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引领教师把握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11月份)。

4.对学科承担的在研课题进行中期检查和结题评估。

 

上一篇:孝感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时登记通知 下一篇:小学数学湖北省优质课竞赛通知
首页 | 学校概况 | 校园聚焦 | 校务公开 | 信誉最好的大网投平台 | 师生园地 | 学生风采 | 德育之窗 | 十大网投平台信誉排行榜 | 成绩查询 | 资源中心 | 信誉最好的大网投平台